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告通知  > 公告通知

两会专题:陕西代表团孙其信等15名代表呼吁警惕产粮区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倾向

日期:2019-04-28 来源:本站 点击: /次

        两会专题:陕西代表团孙其信等15名代表呼吁警惕产粮区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倾向

来源:中国国土资源报 | 作者:刘振国 | 发布日期:2014-03-14 | 阅读次数:251

  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等15名代表建议,国家应高度警惕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对粮食安全的影响,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倾向。

  2013年4~8月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“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机制构建”课题组选取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四省14个县,进行了万分之一大样本农户抽样调查。调查发现,四省样本农户共流转土地6777.1亩,其中4140.7亩用于种植非粮作物或进行非农建设,农地流转“非粮化率”达61.1%。转入大户(经营土地面积在20亩以上的农户)农地非粮作物播种面积达47.13%,“非粮化”倾向明显。

  孙其信等代表认为,导致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的主要原因,一是粮食作物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,种粮比较收益低;二是农地流转价格快速上涨;三是农地流转后实际种粮户得不到种粮补贴,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未能发挥应有效应。以流转价格为例,调查中2008年之前土地租金平均在每年每亩500元以下,但2008年之后的土地平均租金高于每年每亩700元,2013年上涨幅度更为明显。

  针对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倾向,孙其信等建议,一是构建动态粮食价格形成机制,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。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在流通环节中的“暗补”改为在生产环节对农民的“明补”,提高财政补贴效率。二是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。构建覆盖县、乡、村三级农地流转的服务平台和网络,建立农地流转“非粮化”监管和检查机制,对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租金补贴。三是创新粮食补贴方式,切实保障种粮农民利益。政府应直接对粮田经营者按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进行补贴,增加补贴种类,粮食主产区灌溉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。四是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,将高标准永久农田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定不得改变用途。
 



网络编辑: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编:710061 E-mail:3497054305@qq.com 档案查询:029-88668820 学历认证:029-88668665 留学中心电话:029-88666095
版权所有: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 Copyight(C)2020 备案号:陕ICP备19024541号 http://jyweb.sneduclou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